爸爸生娃、带娃
孩子嘴巴小过针尖
只能吃不到1毫米的浮游生物
这就是海洋生物海马的神奇之处
近年来,罗源大力发展海马养殖基地,通过科技创新与生态养殖的深度融合,打造全国最大的海马产业集群。
罗源以福建省蓝粮渔业有限公司为龙头,通过盘活荒废的大黄鱼、虾等育苗场4.5万平方米,分4期建设集现代化海马种业基地、全国最大海马繁育基地、保健品医药研发基地于一体的海马产业全链条产业园,目前已建成鉴江镇圣塘村、井水村和松山镇北山村等3期海马养殖基地,现存栏种马380万尾,成品马3000万尾,还带动全县17家海马养殖基地发展。2024年,罗源县生产海马干品30吨,年产值近1.5亿元,带动就业500多人。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北山村的蓝粮渔业海马养殖基地,只见一个个白色大棚整齐排开,一口口标准工厂化养殖池内,不同大小的海马浮在水中,随着水流摇曳,甚是可爱,水池中还有比蝌蚪还小的黑色小海马。
“你别看海马这么小,却是真真正正的‘宝马’。”蓝粮渔业北山养殖基地负责人陈承忠用网兜捞起一尾长约20厘米的海马说,这样一尾成年海马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百元以上,5克以上的海马干品每公斤的价格约1.2万元。

蓝粮渔业是海洋生物科技企业,主要从事海马新品种繁育、养殖及高值化精加工。北山养殖基地是该公司建设的二期项目,用地55亩,去年1月投产,海马存栏量达1000万尾。此外,蓝粮渔业还建有鉴江镇蓝粮海马(圣塘)35亩养殖基地,存栏量达800万尾;鉴江镇井水村65亩海马种苗繁育中心,存栏量达1200万尾。
蓝粮渔业还与14家企业合作,在松山镇、碧里乡等地采取“公司+养殖户”的模式,轮养海马水体面积4.5万平方米。“蓝粮渔业不仅提供海马幼苗,还教我们养殖技巧,养殖结束后由他们进行销售,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福州宇泽海洋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邱厂长说。
“罗源水质好,饵料丰富,温度适宜,自然条件适合海马生长,养殖的膨腹海马成活率高达80%。”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教授郑乐云说。
蓝粮渔业与省水产研究所签订战略协议,组建科技研发团队。“我们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在膨腹海马人工繁育和规模化养殖技术上有了重大突破。”郑乐云说,蓝粮渔业不仅在罗源实现规模化养殖,还在福建、山东等地拥有多个养殖基地,成为全国最大的海马养殖企业。

“海马在罗源‘吃’得特别好,糠虾、桡足类浮游生物等饵料都是我们向渔民收购的,今年我们预计会采购2000万元以上的饵料,有助于提高渔民收入。”陈承忠说。
“海马对水质、水温、光照、饵料等要求很高,养殖难度很大,我们着力打造智慧化养殖基地。”在蓝粮渔业圣塘村养殖基地的中控室内,记者看到,海马养殖池内的溶解氧、温度、PH值等数据一目了然。“这是水质传感器物联网平台及智能化管理平台,相当于基地的‘大脑’,养殖区内所有设备运转状况、池内水温水质等关键指标都由平台实时监测,可以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蓝粮渔业执行董事、总经理吴国斌说。
“适合海马生活的水温在16℃左右,海水被抽取后会进入循环微滤系统进行过滤,经紫外线消毒再进入智能水源热泵进行降温。”吴国斌说,使用后的废水流入循环微滤机,经过物理过滤、微生物净化等程序,进入尾水处理池,达排放标准后排回海中,实现绿色生态化养殖。
今年,蓝粮渔业规划在福州台商投资区松山片区建设海马生物科技研发中心。“我们将建设全国首家海马科技园,打造涵盖药品保健品研发、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全流程的一体化健康产品产业园。”吴国斌说。
(记者 任思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