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乡村振兴摄影大赛启动 有奖征集“有福之州 和美乡村”最美的样子
时间:2023-09-18 09:26

  

  群山蜿蜒的农村公路有着充满希望之美;乡间小路有着乡村独特的浪漫之美;浩瀚广阔的碧海之上有着渔村的诗情画意之美;金秋的田野则有着丰收的喜悦……在你的心目中,福州乡村振兴最美的样子会是怎样的画面? 

9月20日起,由中共福州市委乡村振兴办主办,福州日报社、福州市摄影研究会承办的“有福之州 和美乡村”——2023福州乡村振兴摄影大赛正式启动。让我们一起用镜头聚焦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用图片展现群众美好生活,用光影的语言描绘乡村振兴美丽画卷。 

  据悉,本次大赛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的重要批示精神,落实省、市相关现场推进会部署要求,在全市掀起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振兴“五大工程”的热潮,展现福州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美丽图景,图片征集共设置5个组别。 

  “产业带动”组(常规组):以乡村特色产业题材为主,记录当地产业兴旺、农民丰收喜悦等场景。例如(但不局限于):种业振兴、“丰收计划”、“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蓝色粮仓”、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以及“福”字号农产品。 

  “美好家园”组(常规组):主要对焦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展示乡村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共建共治共享的成效,见证农村新面貌、新变化。例如(但不局限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护河爱水、清洁家园”行动、村庄清洁“六清一改”行动、乡村“五个美丽”建设、村容村貌提升等。 

  “文明铸魂”组(专题组):重在体现乡村的“文明铸魂”工程,展示乡风文明和闽都乡村文化的魅力,聚焦村庄“人和、心齐、风正、气顺”的画面。例如(但不局限于):“移风易俗”“家风家训”“邻里互助”“一村一韵”“志愿服务”等反映乡村精神文明的传统美德,聚焦传统村落、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体现闽都乡村文化生态的美好事物。 

  “网格治理”组(专题组):重在展示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以乡村网络治理、基层公共服务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题材为主。例如(但不局限于):数字乡村建设、网格化治理体系,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事业发展、乡村长者食堂等突出代表以及乡村振兴服务、科特派服务等特色内涵。 

  “强基固本”组(专题组):聚焦基层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深化强村富民,记录在党建引领下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突出展示新时代下的同心共富的幸福乡村。例如(但不局限于):坚强有力、争当先锋的基层党组织,无私奉献的“五支队伍”,基层党建共建机制探索,深化强村富民行动,乡村人才培育壮大等。 

投稿要求包括: 

  ⑴作品须在福州辖区内乡村平潭综合实验区除外)拍摄,反映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成果等。 

作品必须原创,产业带动(常规组)、美好家园(常规组)必须为组照,其中每件作品组照限3-6,需能反映拍摄主体的主要特征;文明铸魂(专题组)网格治理(专题组)强基固本(专题组)不设等级奖,单幅、组照均可,每组各评出10个名额。 

  ⑵每幅/组作品只能投稿一个组别的比赛。 

  ⑶投稿作品要求以单幅照片参赛的,须为2022年1月1日以后拍摄的摄影作品;以组照参赛的,至少有2张照片2022年1月1日以后拍摄的摄影作品,其他为2018年1月1日以后拍摄摄影作品,整幅组照应充分呈现出福州乡村最新“蝶变”的过程 

  ⑷参赛作品需附文字材料(作者姓名、电话、作品标题、介绍创作时间、地点,每张图片100以上说明),并统一投稿到指定邮箱(fzxcsyds@163.com) 

  ⑸投稿作品须为jpg格式,每幅不小于5MB,在公示一周内由作者提供无压缩数码文件(原图),逾期未提供者,视为自动放弃获奖。 

  ⑹参赛作品需一次成像,不能带有边框、水印等非摄影元素;不得改变原始影像,不能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照片仅可做亮度、对比度、色彩饱和度的适度调整,不得做合成、添加、大幅度改变色彩等技术处理。满足以上要求的情况下,允许全景拼接作品参赛,但需注明。如发现经过电脑创意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 

  ⑺已经收录到往届《媒体看福州乡村》手册中的摄影作品,本次谢绝参赛,如有投稿一律按照无效处理。 

本次大赛将评选出242件获奖作品,奖品包括作品征集费和证书,征稿时间截至2023年11月20日24:00。 

其中,产业带动(常规组)美好家园(常规组)一等奖各1名,作品征集费各2000元;二等奖各2名,作品征集费各1000元;三等奖各3名,作品征集费各600元。 

文明铸魂(专题组)网格治理(专题组)强基固本(专题组)最佳图片奖各10名,作品征集费各500元 

此外,大赛还将在上述所有组别内评选出共计200名优秀奖作品征集费200元 

以上所有作品征集费均为税前。 

 记者 陈木易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