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在基地采摘苦瓜。本报记者 原浩摄
同为苦瓜,有的表皮褶皱,有的却光滑透亮;论体形,有的绿而粗壮,有的反倒白又细长……若要追本溯源,“苦瓜一族”的秘密,竟然藏在福州闽侯白沙镇深山中的一片农田里。
近日,记者走进一家种业科技创新龙头企业——福建田美种业的育种农场,探寻一粒苦瓜种子里的“芯”动力。
专攻种子
单一苦瓜育种规模全国第一
“菊花头、钝尾,瓜形上看,‘奇胜308’比较出色,市场反馈很不错。”紧跟田美种业总经理李洪龙的脚步,记者行走于一个个棚架间,在一处攀爬至棚顶的苦瓜藤边,看到了他力荐的“奇胜308”苦瓜品种。
“奇胜308”是田美自主培育的一个明星品种,它的出现,成为闽北、浙江、湖北一带市场的新宠。“与其他品种不同,‘奇胜308’能够越夏种植,而且色彩鲜艳,口感清爽,商品性好。”李洪龙说。
苦瓜良种,是李洪龙一直以来的追求。
30多年前,他在盛产苦瓜的海南与其种子结缘。彼时,他还是一名来自省农科院的年轻科研人员,为研究育种,搜集了大量的苦瓜种子。2009年,他从省农科院辞职,在高新区创立了田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一门心思琢磨苦瓜种子。
从最初的5亩地,到30亩、100亩,如今,李洪龙耕耘的这片试验田里,培育出的商品化苦瓜品种50多个,收集来的苦瓜种质资源累计1000余份,在四时更替中,这里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丰收。
“苦”尽“甘”来,目前,田美公司已经让福建苦瓜品牌成为中国种业细分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单一苦瓜育种规模达全国第一,苦瓜种子销售全国市场进入前三名,市场占有率30%左右。李洪龙说:“跟公司取的名字‘田美’一样,我三十多年来,就是专攻‘小而美’的苦瓜种子。”
自主培育
一年投入上百万元
几张长桌一字排开,数十种深青浅绿的苦瓜们整齐亮相,或苗条修长、或腰粗体肥……7日,一场小型观摩会在田美种业基地召开,集中展示了田美深耕苦瓜种子领域十多年来的丰硕成果。
透过一个个形态各异的苦瓜,不难看出,在种业赛道上,李洪龙采取了“一地一种”的发展策略——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气候,研发不同的苦瓜种子。
“由南到北,各地农民的种植习惯、管理方式和饮食结构大相径庭,比如山东,冬季苦瓜多种在温室大棚里,能一直供应到来年4月份,对品种的要求自然就与福建露天种植不同。”在李洪龙看来,因地制宜地攻关、推广良种是发展的关键一招。
眼下,在四川等一带,一款由田美自主研发的苦瓜品种“奇胜127”异军突起,仅在短短几年时间,推广面积近万亩。“别看它不起眼,其实这个品种的分枝性很强,一亩地种60株苦瓜就能达到不错的产量。”李洪龙表示,“株数降低了,苦瓜生长空间大,营养充分,长势反倒更好。”
在广东、广西等地,从饮食上偏好苦味较淡的苦瓜,表皮较为光滑,常见于煲汤、酿肉等,田美种业销售板块负责人傅敏敏告诉记者,他们就会根据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培育并推广不同品种。
打造出“爆款”种子,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多方支持。近年来,田美种业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达到上百万元,在市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与引导下,加快建设核心良种场,与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紧密合作,并在全国范围内持续扩大“版图”,在甘肃、新疆、内蒙、东北等地建立了自己的种子基地。
“一粒种子,从研发到成为品种,是一个漫长过程,我们每年都要尝试几百甚至上千个苦瓜组合,找到最适宜的性状,再筛选成为品种。”如今,李洪龙还时常奔波于育种第一线。
当前,该公司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16个(苦瓜品种授权量全国第一),获省农作物品种认定3个,另拥有种业相关的专利13件,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激发活力
种业振兴再上新台阶
一个良种,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
李洪龙介绍,目前,公司选育出的苦瓜品种,亩产值能达到1万元~3万元,不少地方通过适合适度的规模栽培,由此形成优势产业,联结带动成千上万余户瓜农种瓜致富。
除了苦瓜种子,越来越多来自福州的种子,正低调而迅速地落地全国的广袤田野。
从福州走出的空心菜种子,销售量约占全国空心菜总销售量的70%;由福建金品农业科技培育的一批优质高抗性青梗菜新品种相继问世,并逐渐取代进口品种,其生产耐热青梗菜种子销售量约占全国青梗菜总销售量的30%;在鲜食玉米种子上,万农高科等种子企业更是名列全省前茅。
从育种研发、繁育生产,到示范推广,在福州,蓬勃发展的种业产业链正逐步建立和完善。眼下,福州全市持有种业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子企业235家。去年全市种业企业产值42.37亿元,比增10.5%,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新活力。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当前,福州以种质资源保护为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积极出台种业振兴六条等政策措施,打造种业产业园,着力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种业企业,争取为福州特色现代农业发展带来“芯”希望、注入“芯”动能。
(记者 蓝瑜萍 见习记者 陈君沂 通讯员 郑泓)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