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大王”是怎样炼成的
时间:2024-05-13 09:11
 你见过多少种不同的苦瓜?在福州闽侯白沙镇林柄村群山中的一片广阔农田里,藏着数十种不同的苦瓜,它们是中国苦瓜种业细分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近日,记者走进福建田美种业,探寻苦瓜育种规模名列全国前列的奥秘。

李洪龙小心翼翼地给授粉后的雌蕊套上袋子。记者 包华 摄

漂洋过海搜集苦瓜种子

“这是‘奇胜104’,肉质细嫩,商品性很强。”顺着田美种业总经理李洪龙的目光看去,一排排嫩绿的苦瓜安静地挂在藤上,“这些都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品种。”

培育出中国自己的苦瓜良种,是李洪龙的初心。从代繁到自主研发,这一路上,李洪龙付出了很多。

30多年前,李洪龙在海南接触到了苦瓜种子,那时他还是一名来自省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当时我们的工作就是帮日本、菲律宾等国家代繁苦瓜。”李洪龙告诉记者,代繁的利润微薄,良种率较低,“培育出属于自己国家的苦瓜良种”这个愿望一直萦绕在他的脑海。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粮要用中国种。2009年,李洪龙和朋友决定辞职创业,自制研发适合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苦瓜品种。那一年,他们开始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苦瓜种子。

回忆起苦瓜种子的收集过程,李洪龙感慨万千。为此,他曾漂洋过海,前往菲律宾、越南、日本等国家;也曾在海南的种植地里搭棚蹲守,与“偷瓜贼”斗智斗勇;还花了很长时间说服台湾夜市的苦瓜汁摊主售卖给自己一根苦瓜。

如今,田美种业已经掌握了1000多份苦瓜种质资源,通过农业农村部植物新品种授权16个,获省农作物品种认定3个,拥有种业相关专利13件,种子销售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0%。在山东、四川、福建、江西等主栽市场上,其种子占有率遥遥领先,年推广种植面积10余万亩,为大量农户带来增产增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专精研育30余年

李洪龙因爱好而入门,因情怀而坚守,一干就是30多年。

“做农业要耐得住寂寞,创业初期也坐了不少冷板凳。”李洪龙说,良种的前期纯化十分耗时,有时候培育了10代出的种子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种子成长耗时较长,人才的培养也同样需要时间,据李洪龙介绍,培养一位农民或技术人员起码需要5年。

培育出良种,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和多方支持。近年来,田美种业每年都会投入上百万元用于种子研发和人才培养。同时,有了福州市、闽侯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有了和福建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的紧密合作,田美种业核心良种农场建设规模不断加大,“愿意为科研大量投入经费的农场少之又少,我很佩服李洪龙的坚持与决心。”闽侯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李洪龙也承租了这块位于白沙的闽侯良种场的土地,作为他培育苦瓜良种的“温床”。“这块土地的海拔、土壤条件都很适合,闽侯县农业农村局还帮忙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给了很大的支持。”李洪龙说。

说到这些年来精研育种的成就感,除了不断更新的种子库外,还有农民们的认可。“鸿尾的气候适宜种植苦瓜,苦瓜也是我们的地方特产之一。”鸿尾农户杨贤诚告诉记者,他曾试过很多苦瓜种子,种植效果不够理想,2019年,他试种了田美的“奇胜346”,这个品种耐冷性、抗病性强,产量可观,“这种高品质的苦瓜为我们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种植苦瓜都更有动力了。”杨贤诚说。

专攻“小而美”

行走在一个个棚架间,记者看到了数十个苦瓜品种,有的碧绿,有的洁白,有的表皮褶皱,有的圆润光滑。为何小小的苦瓜能有这么多不同品种?

“田美专攻‘小而美’,这30多年来,我一直在坚持‘一地一种’的发展策略。”李洪龙给出了答案,苦瓜在蔬菜里较为小众,却也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考虑到不同地区的种植习惯、管理方式、饮食口味都不同,他将苦瓜种类细分,并为各个地区“量身定制”苦瓜种子。

新生力量的加入也为良种培育注入更多动力。“在这里我能专心和种子打交道,为作物品种研发贡献一份力。”江西小伙黄椿生说。黄椿生是田美种业育种农场的一位技术人员,他与田美种业的缘分要从一场李洪龙的宣讲会说起。

2021年,李洪龙受到福建农林大学教授的邀请,来校举行育种宣讲会,23岁的黄椿生被田美种业的育种理念和丰富的种质资源深深吸引,同年6月,黄椿生加入福建田美种业实习。

苦瓜种子的研发持续进行,田美育种农场还多了丝瓜、茄子等“新朋友”的身影,黄椿生便负责茄子种子的培育和研发。“希望有一天,他们都可以有自己独立研发的新品种。”李洪龙告诉记者。

“李洪龙总经理注重苦瓜品种选育和创新,选育出系列苦瓜新品种,为做好‘菜篮子’工程方面作出了贡献。”福建农林大学蔬菜学科带头人钟凤林说,蔬菜种业是中国农业的特色之一,福建苦瓜育种技术一直在进步,希望能结合各方的力量,为我国蔬菜种业铸就新质生产力,助力良种向“新”提质。(记者 陈君沂 谭湘竹)

来源:福州日报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