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岭村位于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的西北部,与古田县交界,拥有悠久的历史、秀丽的风光和浓厚的人文底蕴。
香岭村鸟瞰。
近年来,香岭村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依靠种植紫竹,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获得福建省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中级版“绿盈乡村”、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这座千年古村逐渐焕发新的生机,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香岭村15号古民居。
历史悠久 耕读传世
香岭村历史悠久,村内保留有南宋绍兴年间的石槽、石臼,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的水尾宫,以及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陈尚书宫等古迹。
古时,香岭亦称香山。香岭村乡贤周玉瑞介绍,周家族谱记载,跟随王审知入闽的周举元第7代后人自宁德迁居此地,并定下地名“香山”,意为“斯是僻山,惟吾德香”;有山必有岭,山既名香,岭当系之,是以又名“香岭”。
相传周举元第18代后人招陈姓男子为婿,此后,陈姓在香岭繁衍,与周姓共同构成了村中的两大姓氏。
香岭村委会附近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厝——建于清代中期的香岭村15号古民居。这座古民居,外有青砖砌成的八字形围墙,内有天井、厅堂、厢房、小弄,共二进,建筑主体为穿斗式木结构,是研究我国清代民居的重要实物资料。
香岭村虽地处偏远,但耕读之风盛行。村内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香远社,亦称香山书室,是全村青少年读书的场所。周玉瑞介绍,清末至民国时期,当地读书人常于此处吟诗作对,留下了乡土气息浓厚的《香山诗文集》(154首诗)和《农余吟》(154副对联)。诗文和对联的主题涵盖劝学劝善、赞美家乡、抗日卫国等。
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叶飞、阮英平等同志曾在香岭一带开展革命活动。村内如今还保留有红军兵工厂遗址。
除了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香岭村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历史曾记载“香岭六景”:“凤池翠竹”“玉井涌泉”“龙湫吐雾”“旗峰夜月”“罗洲春涨”“鹤岭樵歌”。这些独特的景致,是当地自然风光与人文环境的巧妙结合,为香岭村的美更增添了一份意趣与韵味。
霍口水库风光。
提升改造 幸福民生
香岭河是敖江流域霍口溪的重要支流,敖江是福州市第二水源。2017年敖江流域最大的调蓄工程——罗源霍口水库主体工程开始动工。因为土地征迁,香岭村少部分村民进行了易地搬迁。为保护水质、提升村内环境,香岭村进行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
“以前,我们村里的污水都是直排,没有专门的管道也没有进行集中处理。2021年起,我们在村里集中建设了排污管道,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集中起来进行处理,并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积分制管理。现在好了,村内再也不会出现污水横流的情况了。”香岭村委会常务副主任许贤清介绍,香岭村还先后投入75万元资金改造提升自来水,完成集中供水工程,保障村民饮水安全。
许多年轻人外出打工,村里剩下的多半是老人,身心都需要照顾。为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香岭实施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示范点改造提升工程,将闲置的香岭中学食堂改造为幸福院。在这里,老人们一起吃饭、聊天、娱乐,晚年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此外,为深度挖掘香岭村的耕读历史文化,村委会还组织修复了香远社,建起香岭文化服务中心和乡贤馆,配齐各类文化设施。“我们不仅要让村子看起来更好看,还要让香岭村更有文化、更耐人品味。”许贤清说。
村民收割成品紫竹。
产业发展 村民增收
环境变好了,产业也要进一步发展。如何利用好村里的资源禀赋,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香岭村满山遍野的紫竹,藏着村民们的“致富经”。
“我们村原先就产紫竹,但是当地人对它的经济价值并不太了解。前些年有外地商人到我们这收购紫竹,一根能卖到几元到几十元,有些品相特别好的,卖到上百元也不成问题。”香岭村党支部书记李道田告诉记者,在村党支部带领下,全村建设了紫竹产业发展项目,种植紫竹1500多亩,带动周边59户群众参与。此外,香岭村依托家庭农场经营模式,开展香菇种植。
“我们村每年能卖出几十万根紫竹,实现收入超百万元。”李道田介绍,“接下来,我们将邀请企业家团队到香岭村调研,挖掘紫竹艺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延伸紫竹产业链,带动村民致富,增加村集体收入。”
香岭村广种紫竹。
香岭村还将目光瞄向乡村文旅经济。闲置的香岭中心小学,如今已被改造成民宿“望云山居”,一次能接待游客20多人。“现在霍口水库已经建起来了,我们正考虑依托水库周边的自然优势,发展旅游业。”对于未来,李道田满怀憧憬。他希望来到香岭的游客有得吃、有得住、有得看、有得玩。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党建引领,锚定‘畲乡福地、生态霍口’的建设目标,立足畲乡资源禀赋,不断壮大文旅产业,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霍口畲族乡党委书记陈新强表示。
收获的紫竹。
□交通小贴士
香岭村距福州市区约110公里,车程约2.5小时,游客自驾可导航“罗源香岭村”。(记者 刘露 通讯员 黄益辉 刘舒婷/文 记者 包华/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