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侯鸿尾乡
大宇农业种植基地番茄大棚里
居然长出了金灿灿的水稻
快来看看!
记者刚来到大宇农业的百亩钢架大棚示范基地门口,便听到轰隆隆的农机收割声。走近一看,只见公司负责人陈水银驾驶着轻型收割机在水稻田里往来穿梭,收割机袋子里是满满的金灿灿稻谷。“割完稻子后,这些大棚就要准备种植小番茄了,轮种过水稻的土地,种出来的小番茄可好吃了。”陈水银看着收割完的稻田,脸上满是笑意。
福州大宇农业公司正在番茄大棚内收割水稻。林双伟 摄
陈水银是闽侯县有名的种植大户,他栽培的小番茄品种多、口感好,备受消费者青睐。在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和相关专家的指导下,他的基地从2012年开始实行“稻—菜”轮作模式,基地里果蔬地基本一至三年就要轮种一次水稻。“之前没有轮作,连续种两三年小番茄或者草莓后,土地就非常容易生虫子,种出来的果实口感也很差。多亏了这个轮作模式,基地的产值效益逐年递增。”陈水银说。
小番茄。图源:遇见闽侯
同样的丰收场景还出现在荆溪镇关东村爱园专业合作社的百亩蔬菜基地里。大棚中的早稻结出了一串串丰硕的稻穗,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合作社负责人陈月明把这种“稻—菜”轮作的模式形象地比喻为“洗碗”。陈月明解释说,蔬菜种完再种水稻,可以把土壤里残留并容易滋生蔬菜病虫害的元素通过种植水稻“洗涤”干净,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这种模式还能最大限度减少农药的使用,非常绿色环保。
近年来,闽侯县农业农村局加大对“稻—菜”“菜—稻—菜”等轮作模式的技术培训与示范带动,着力打造高产高效农业新样板。两个蔬菜基地的丰收场景,是闽侯县大力推广“稻—菜”“菜—稻—菜”等轮作模式的缩影。
闽侯县也是福州市
“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去年全县蔬菜播种64.34万亩
产量138.31万吨
其中80%销往福州等地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